2011年,还未毕业的赵增来到远东实习,自此与远东结下了不解之缘。
八年间,从生产厂一线工人到质量管理部质检员,从工艺技术工程师到技术服务初级工程师,赵增跨越多岗位,全面掌握了生产—质量—工艺技术—技术服务整个条线的工作技能。
深厚的知识储备加上丰富的实践经验,让赵增在工艺优化的领域如鱼得水。他不仅优化了多种工艺,还参与研发了多项新产品,申请了多项质量改进及工艺优化成果专利。
赵增荣获2017年度全国机械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一等奖
逆风前行 扎根实验室
质量改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路走来,赵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谈起那些寻找改进方法的日子,他直言心理上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在改进成果没出来之前,我只有拼命去尝试,不去想结果,只有脚踏实地地做下去。”
2017年,港珠澳大桥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面对国内高速公路机电项目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项目,所有参与人员都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赵增也不例外。
该项目其中一个难点在于港珠澳大桥控制系统用的多芯控制电缆外护套透光率达不到技术标准。提高多芯控制电缆透光率,提升产品合格率,是赵增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为不确定影响控制电缆透光率的问题出自哪一环节,赵增只能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测试,反复试料、试工艺、试模具,有时一天能试四五个样品,甚至更多。一旦数据不合格,必须换新材料、新工艺,乃至于新模具重新尝试。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赵增只能加班加点,甚至有时48小时待在实验室试验样品,只为产品能按时、保质交付。有一次,半夜到货了一批新厂家提供的原材料,赵增立刻安排试料,期望可以借此寻求突破,可惜结果还是不如人意。
赵增痛定思痛,决定从细节处着手,查找资料,多方排查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此连续跟进一个月后,实验台两旁散落着一张张写满数据的A4纸,厚厚的实验记录本上记录着每一次实验的结果与原因分析。苦心人,天不负,赵增终于找出了影响电缆护套透光率的因素,并研究出了解决办法。
所有的成就都离不开辛勤和努力,成绩的背后是赵增对工艺优化和质量改进的热爱和逆风前行的勇气。
逐浪而上 为远东服务代言
2018年6月,远东电缆喜获一封来自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感谢信,信上表彰了远东电缆为怀邵衡铁路项目做出的突出贡献。
作为为该项目提供主要技术支持的人员之一,赵增对怀邵衡铁路建设中线缆敷设的艰难深有体会。怀邵衡项目属典型的山区丘陵铁路,穿梭于崇山峻岭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路段特殊,桥隧比重大,轨道结构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及恶劣的地理环境,使得该项目对电缆的性能要求极高。
项目过程中,电缆屡次因施工方不按标准施工而遭到破坏,以至于敷设后电路不通,需要远东持续提供后期技术支持。
赵增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赵增回忆起怀邵衡项目的第一次技术支持,他背着15公斤的护套材料,跋山涉水,去到1000多公里外的施工地。由于是第一次为客户提供电缆外护层修复,赵增面对着客户对电缆质量的质疑,承受着与客户沟通过程中的压力,耐心答疑,积极进行线路检修。最终,通过深入现场调查,赵增排查出了故障点,找到了故障原因,成功修复了电缆受损处,赢得了在场施工人员的一致好评。事实证明,远东的电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远东技术人员的服务是最专业的。
“在怀邵衡铁路施工路段,被太阳长时间炙烤的铁路施工现场冒着热腾腾的气浪。为了及时、高效完成任务,远东技术服务部的同事顶着近四十度的高温,一刻不停地在工地上检修。”施工方这样感叹到。
赵增敬业的工作态度、出色的工作表现、高效的工作效率赢得了施工方的信任和尊重,以至于后期的几次技术支持中施工方不仅积极配合故障排查修复,更是体谅工程师携带重达约50斤检测工具的不便,安排车辆接送。赵增用实际行动为远东电缆的高质量、优服务代言。
感谢信中提及:“远东技术服务及时高效、热情周到,在工程施工中给项目部提供了多次现场技术服务与支持,给线路的正常投运带来了很大便利。”
面对表扬,为该项目提供过数次技术服务的赵增谦虚又自豪地表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毕竟不能砸了远东‘全国五星级商品售后服务’的招牌。”
在实验室的方寸世界,赵增专注、执着,尽情遨游在工艺优化和质量改进的广阔海洋,即使逆风前行也要踏歌而舞;走出实验室,身处广阔天地间,赵增高效、专业的工作技能,擦亮了远东五星级售后服务的金字招牌。